全国人大代表沈志强:加大政策支持力度,破解罕见病防治难题
更新时间:2022-03-09 浏览量:
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,加强罕见病用药保障。全国两会期间,全国人大代表沈志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罕见病用药保障的前提,首先是罕见病的早发现、早确诊。而我国罕见病诊断难、治疗难的现状,急需国家政策支持。
沈志强指出,罕见病是指患病率较低的疾病,一般定义为每1500-2500人中有一人的发病率。罕见病虽然患病率低,但是种类繁多,已知有7000多种,全球范围内的罕见病患者约有3.5亿人,其中约有80%是遗传性疾病,大于50%的罕见病发生在儿童时期。而相比西方发达国家,中国的医疗体系对罕见病的规划少、保障低,对罕见病的诊断与研究起步晚。相比欧洲的Orphanet系统中收集注册的6000多种罕见病的相关信息,中国的国家罕见病注册中心仅有168种罕见病注册。罕见病人,尤其是中国的罕见病人,诊断难、治疗难的现状,急需改善。
罕见病分子诊断快速推广的难点来自其病例的罕见性,临床表型的复杂性,以及我国目前罕见病方面临床专家的匮乏。很多病人由于病因罕见,临床表型特点不明确,从明确分子诊断的病因、到针对其致病基因的药物开发要耗费大量宝贵时间,而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。我国罕见病患者的平均诊断时间为5-7年,患者在确诊前至少需要拜访8名医生,40%的罕见病患者都至少曾被误诊过一次。因此,“快速、全面、准确地为病人提供罕见病确诊的分子诊断,为病人与病魔赛跑争取宝贵时间,对个人和社会都有重要意义和价值。”沈志强说。
基于中国目前罕见病方面的现状,沈志强提出以下建议:
一是建议国家卫建委组织成立国家罕见病专家委员会,安排专项经费,全面编辑增补中国罕见病目录与临床诊疗指南,指导临床医生开展诊疗工作。罕见病高发的省市,可参照国家卫建委的模式,成立省级罕见病专家委员会,安排专项经费,编辑增补本省罕见病目录与临床指南,指导临床医生开展诊疗工作。
二是建议国家科技部设立常见罕见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,开展常见罕见病的诊断试剂、防治药物、特医食品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。
三是加强遗传罕见病诊断的培训与推广,增强临床医生的遗传性罕见病鉴别意识与能力。
四是加强常见罕见病的科普宣传,开展常见罕见病进基层、进社区活动。
上一篇:全国人大代表沈志强:出台相关支持政策,推进农业绿色发展
下一篇:全国人大代表陈恩明、沈志强、王红星建议:设立专项资金助推“优质粮食工程”升级
编辑:熊方方